第一個問題
氫氧化鈉在自然狀態下 不穩定 (因為固體氫氧化鈉在空氣中容易吸濕 或是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)
所以當你在四位數的天平上精秤氫氧化鈉固體0.1g時 它的真實重量會小於0.1g 真實的重量是多少 沒人知道
所以當你把固體的氫氧化鈉溶於水配成的溶液 濃度多少也就不知道 所以必須靠標準溶液來測定它的濃度 這個標準液就是KHP
KHP與氫氧化鈉的性質比來講 穩定多了 在常態下不易變質 所以有相當精準的濃度 用來標定氫氧化鈉 測出氫氧化鈉的濃度
至於如何測出氫氧化鈉的濃度? 即酸鹼中和 酸當量=鹼當量
NaVa=NbVb ( a代表酸 b代表鹼) N代表當量濃度(N)
V代表體積(L)
KHP為單質子酸 水溶液狀態下 一分子能解離出1個H+ 所以和氫氧化鈉的當量數比為1 : 1 即MaVa=MbVb
但當時你擁有的可能只是KHP固體 而在整個標定的流程中 KHP是被裝在錐形瓶中當做被滴定液 而當時指導老師所說可能為你取定量的KHP溶於隨量的水中 配成KHP的溶液 為何是隨量的水? 由MaVa=MbVb可以推出 MaVa=(mole)a=MbVb 所重者 不是KHP的濃度 而是莫耳數
又KHP莫耳數=精秤KHP克數/分子量204.22 唯一的變數 為KHP的克數 所以在標定氫氧化鈉之前 必須先把KHP的約略莫耳數算出來 再換算成KHP的克數(決定你要秤多少克)
例如 氫氧化鈉大約濃度0.1M 需要標定 那KHP莫耳數?
通常滴定管內消耗的液體為原容積的1/3~2/3為佳 一般的滴定管為50mL 所以 比較好計算的方式就是約25mL
MbVb=(mole)a
25mL*0.001*0.1M=0.0025(mole)
換算成克數為0.0025*204.22=0.51(g) 即KHP精秤0.51g
標定後的結果 Vb不等於25mL (通常會大於25mL)
決定Mb的值 也就是標定所求NaOH的濃度
第二個問題
滴定液在標定的程序中 就是被標定液 在KHP與氫氧化鈉來講 就是氫氧化鈉 通常會再次使用 (僅限於滴定管內標定剩餘的液體)
例如 你要將標定完的氫氧化鈉用來做 Na2CO3的製造 而氫氧化鈉的溶液濃度又不確定時 將氫氧化鈉用KHP標定後 再用來做主實驗(Na2CO3的產生)
通常氫氧化鈉要利用前都會做標定(因為濃度不準確) 再將絕對準確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拿去做別的反應
第三個問題
莫耳濃度(M)*體積(L)=莫耳數
莫耳數=公克數(重量)/分子量
如果氫氧化鈉的體積為V(L) 那0.5M 為0.5*V=0.5V(mole)
0.5V*40(氫氧化鈉分子量)=20V(g)
以此類推.....1M為1*V*40=40V(g)
請問...這個解答能解決您的問題嗎?